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变化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鱼红闪
郭勇
金凤燮
韩桂焕
张洛贤
不详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
[2]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系!
[3] 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发酵研究所!平壤
[4] 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发酵研究所!平壤
关键词
大豆皂甙; 大酱发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 [酿造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以东北产大豆为原料,用中国和朝鲜大酱厂常用的AspergillusoryzeAS3951和No.39两株菌,研究了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有明显的变化。No.39菌发酵时,由原料中的4个皂甙组分,制曲后变成8个组分,发酵结束后只剩下5个组分;AS3951菌发酵时,由原料中的4个组分变成制曲后的9个皂甙组分,发酵结束剩下4个组分。因为大酱中皂甙的Rf值与原料皂甙的Rf值不一样,说明在大酱发酵过程中大豆皂甙的糖基发生了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建武等编, 1994
[2]  
中国调味食品技术实用手册[M].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黄仲华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