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下的渤海环境容量预测

被引:14
作者
乔璐璐 [1 ]
刘容子 [2 ]
鲍献文 [1 ]
李真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
渤海; 环境容量; 经济增长;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1999,2002-2005年渤海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无机氮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估算渤海及各分区现状下及不同经济增长率下的环境容量预测值。估算结果显示,分污染物来看,各年份均是无机氮较大,石油类次之,活性磷酸盐较小;分区域来看,各年份各污染物均是渤海中部较大,辽东湾、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最小;从时间变化来看,除活性磷酸盐外,石油类和无机氮自2002年到2004年逐年减小。假设渤海污染物排入量随着经济增长每年增加5%,以达到环境容量极限值需要的年数来看,自2005年,分别在7年、4年、17年后渤海的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将达不到一类水质标准,50年、19年、37年后超过四类水质下环境容量极限值;假设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海量每年增长10%,那么自2005年起,29年、13年和22年后三种污染物将超过四类水质下环境容量极限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
    郭良波
    江文胜
    李凤岐
    王修林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 310 - 316
  • [2] 环渤海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演化及其对策
    李亚宁
    华涛
    周启星
    [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 (05) : 48 - 51+42
  • [3] 渤海治理亟需“三到位”
    李斌
    [J].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35) : 30 - 31
  • [4] 渤海沉积作用与物理环境
    罗玉玺
    梁瑞才
    [J]. 海洋技术, 2006, (02) : 19 - 20+98
  • [5] 辽东湾氮、磷和COD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
    刘浩
    尹宝树
    [J]. 海洋通报, 2006, (02) : 46 - 54
  • [6] 渤海海区COD分布及对海水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郭全
    王修林
    韩秀荣
    王江涛
    [J]. 海洋科学, 2005, (09) : 73 - 77
  • [7] 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
    王修林
    邓宁宁
    李克强
    石晓勇
    祝陈坚
    韩秀荣
    张传松
    王磊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4) : 14 - 18
  • [8] 渤海会成为死海吗?
    穆易
    [J]. 中国经济周刊, 2004, (37) : 10 - 17
  • [9] 2003年上半年渤海湾海水环境质量初步分析
    石雅君
    崔晓建
    陈斐
    [J]. 海洋信息, 2004, (01) : 19 - 23+28
  • [10] 环渤海湾诸河口水质现状的分析
    刘成
    王兆印
    何耘
    吴永胜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04) : 222 -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