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异地治疗伤员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5
作者
关念红
王昆
魏钦令
张晋碚
王厚亮
王继辉
冀二妮
张明
刘海润
王珣
邓永杰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5 [反应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了解异地治疗地震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从震区转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7例伤员在汶川大地震1月时进行一般状况、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调查。【结果】6例(16.22%)伤员发生PTSD,PTSD症状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78.4%;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2.2%。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再体验得分成正相关,地震前健康状况与回避/麻木得分成负相关,客观支持与PCL-C总分、再体验、高警觉成正相关,SAS和SDS的得分与PCL-C总分、再体验、回避麻木、高警觉都成正相关。【结论】汶川大地震的异地治疗伤员PTSD发生率不高,对异地治疗的地震伤员心理干预时要关注年龄较大者、震前患有躯体疾病者、客观支持过高和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者,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关注引起二次心理伤害。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J].
王相兰 ;
陶炯 ;
温盛霖 ;
甘照宇 ;
李雷俊 ;
郑俩荣 ;
单鸿 ;
张晋碚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 (04) :367-371
[2]   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J].
徐勇 ;
张克让 ;
薛云珍 ;
史学英 ;
梁执群 ;
姜峰 ;
彭超英 ;
车志强 .
护理研究, 2004, (02) :179-181
[3]   洪灾区成人PTSD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J].
伍志刚 ;
刘爱忠 ;
谭红专 ;
周价 ;
李硕欣 ;
杨土保 ;
王洁如 ;
汤学民 ;
张修民 ;
向林保 ;
何华先 ;
李麟琳 ;
汤森林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03) :173-175
[4]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J].
赵丞智 ;
李俊福 ;
王明山 ;
范启亮 ;
张富 ;
张华彪 ;
汪向东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45-147
[5]   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徐广明 ;
于振剑 ;
孟雪梅 ;
刘晓芸 ;
刘秀花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 (02) :46-49
[6]   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J].
汪向东 ;
赵丞智 ;
新福尚隆 ;
张富 ;
范启亮 ;
吕秋云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01) :29-31
[7]   公交系统恐怖袭击应激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J].
隋双戈 ;
李凌江 ;
陈树林 ;
侯彩兰 ;
张燕 ;
张锦黎 ;
李晏 ;
张静 ;
周建松 ;
周剑 ;
倪斌 ;
张卓 ;
李卫晖 ;
马宁 ;
石长杰 ;
李功迎 ;
谌红献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7, (05)
[8]  
The Epidemiolog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fter Disasters[J] . Sandro Galea,Arijit Nandi,David Vlahov.Epidemiologic Review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