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

被引:35
作者
张琴
刘平
陈惠芬
陈良
曹素华
刘莺
魏建军
方志红
吴定中
机构
[1]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内科学; 肝炎肝硬化; 中医证候; 多元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临床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2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中医临床信息分析提取的思维特点,运用SAS6.11软件对223例病人进行系统聚类和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初步结果显示为3类证型特点:第1类型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共134例;第2类型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共62例;第3类型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共27例。其中第1类型表现为以实证为主兼见虚证,第2类型、第3类型表现为以虚证为主兼见邪实。3类证候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气阴两虚为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结论:聚类分析及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肝炎肝硬化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方法.[M].曹素华主编;孙伟民等编写;.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3]  
姜春华学术经验精粹.[M].宋光飞等编著;张云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4]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M].北京中医医院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