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形式、成因和防范

被引:46
作者
韩丽峰
徐飞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 安徽合肥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形式; 成因; 对策;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5.05.010
中图分类号
G311 [组织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学术成果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主体涉及到作者、评议人和编辑三个方面。文章依责任主体的不同,分类归纳了目前我国科研成果发表过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不端行为的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科技人才的任用和评价中的科学道德问题 [J].
张利华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 (03) :51-56+111
[2]   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 [J].
曹南燕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2) :50-55
[3]   请关注科技界的“包工头”现象 [J].
微木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 (01) :63-64
[4]   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 [J].
盛华根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0) :41-46
[5]   论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 [J].
赵乐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8) :36-40+55
[6]   浅谈学术规范: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并举 [J].
魏江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 (05) :2-3
[7]   同行评议活动中的制度性越轨行为 [J].
王平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 (04) :9-10
[8]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M]. 科学出版社 , 何传启译,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