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伯利岩中新发现的柱红石亚族矿物──K-Cr柱红石──上地幔含大阳离子Cr、Ti、Fe氧化物矿物研究之二

被引:5
作者
周湖云
陆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测试中心!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测试中心!武汉,
关键词
金伯利岩; 蒙山矿; 柱红石; 新相;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1994.03.005
中图分类号
P575.1 [电子探针];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山东蒙阴金伯利宕的副矿物蒙山矿中,首次发现了成分为柱红石类的新矿物相。对其成分进行探针分析,其一般晶体化学式可写为:A1.499~1.787B1.548~2,317C5.675~6.354O16。其中,A=K、Ba、Na、La;B=Cr、Fe、Mg、V;C=Ti、Zr、Nb等,平均计算化学式为:(K1.256Ba0.241Na0.085La0.046)1.628(Cr1.817Fe0.321Mg0.085V0.093)1.816(Ti6.015Zr0.075Nb0.039)6.119O16.理想化学式K2Cr2Ti6O16;相当于Redledgeite(BaCr2Ti6O16)[1]的K端元,且与南非OrangeFree州StarMine及NewEland新发现的K-Ba-Vtitanates(钛酸盐)[2,3]具有成分上的可比性。为使柱红石亚族矿物的命名系统化,本文采用主要大阳离子(K、Ba)与变价元素(Fe、Cr、V)为端元组分的命名原则,将新种命名为K-Cr柱红石。根据国外资料对柱红石亚族矿物Redlcdgeite的成分修正[1,4]建议将其原中文译名“硅镁铝钛矿”[5,6]更正为“Ba-Cr柱红石”。新种与蒙阴近年来发现的沂蒙矿、蒙山矿一起,组成了含大阳离子及硅酸盐不相容元素的复杂钛铬铁氧化物组合,皆以K、Cr为特征,从而与南非以Ba为主,含V的这类矿物形成区域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英汉矿物名称.[M].汪正然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 [2] 英汉矿物种名称.[M].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审订;.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