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A的结构效应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5
作者
施凤丹
刘春平
郭红燕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强度; SDA; 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
D O I
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08.02.01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应用结构分解法(SDA)研究了结构效应在我国1980~2005年间能源强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强度的差距以及其中的结构效应、非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形成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能源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中国的能源强度高于印度能源强度的所有原因均在于结构效应,这主要是我国这些年来产业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是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强度的重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J].
王庆一 .
节能与环保, 2003, (08) :5-7
[2]   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王玉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08) :151-154
[3]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财经研究, 2006, (06) :75-85
[4]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5]   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计算的方法论研究 [J].
姚愉芳 ;
陈杰 ;
李花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4) :115-123
[6]   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 [J].
何建坤 ;
张希良 .
中国软科学, 2006, (04)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