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贫困结构范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被引:12
作者
陈为雷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 工资制度; 贫困积累; 启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贫困结构范式的典范,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为主线,分析了同资本一道发展的贫困,他指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驱使和竞争的外在强制作用下,工人的工资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贫困被再生产出来。只有通过工人斗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使工人彻底摆脱贫困。当前中国要加强和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169 +1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2]  
经济学.[M].(美)J.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著;姚开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