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被引:94
作者
尹利 [1 ]
逯晓萍 [1 ]
傅晓峰 [2 ]
李美娜 [1 ]
郭建 [1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4 [一年生禾本科牧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43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J].
卢道文 ;
崔俊明 ;
裴振群 ;
刘志萍 ;
孙海潮 ;
芦连勇 ;
牛永锋 ;
郑丽敏 ;
王永士 .
杂粮作物, 2004, (02) :65-68
[2]   优良饲用作物新品种——蒙农青饲1号高丹草选育 [J].
于卓 ;
秦永梅 ;
赵晓杰 ;
赵娜 ;
闫文芝 .
中国草地, 2004, (02) :2-10
[3]   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新疆玉米新品种 [J].
李鲁华 ;
陈树宾 .
玉米科学, 2001, (04) :21-22
[4]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与利用前景 [J].
詹秋文 ;
林平 ;
李军 ;
钱章强 .
草业学报, 2001, (02) :56-61
[5]   高粱杂交组合F1灰色评判应用研究 [J].
逯晓萍,吕学理,王怀才 .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 (03) :10-12
[6]   高梁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J].
逯晓萍 .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7, (04) :19-23
[7]   棉花皖杂40F1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J].
路曦结 ;
陈海亮 .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03) :225-227
[8]   对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区试品种的研究 [J].
张平治 ;
汪建来 ;
赵景忠 .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03) :230-233
[9]   全国菜豆新品种区试的灰色关联度评估 [J].
孙义甫 .
北方园艺, 1996, (01) :18-19
[10]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的初探 [J].
高素玲,王文贤,娄麦兰,姜书贤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5, (0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