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得出:暖雨曰≥2天的年出现频率≥6.25%、≥62.5%,暖雨日≥6天的年出现频率≥150%、≥25%,暖雨日≥2天的年出现频率≥31.25%等敏感指标;並以此分析了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界线、常发界线、极重病界线、重病界线、次偶发界线;将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地域分布划分为赤霉病发生气候带(Ⅰ)和赤霉病不发生气候带(Ⅱ)。Ⅰ带又分为四个气候亚带,即冬小麦赤霉病常发气候亚带(IA);冬小麦赤霉病偶发气侯亚带(IB);春小麦赤霉病常发气候亚带(IC);春小麦赤霉病偶发气候亚带(ID)。並将四个气候亚带划分为10个气候区,即冬小麦赤霉病极重病气候区(IA1)、重病气候区(IA2)、中等病气候区(IA3)、偶发气候区(IB1)、次偶发气候区(IB2);春小麦赤霉病极重病气候区(IC1)、重病气候区(IC2)、中等病气候区(IC3);偶发气候区(ID1)、次偶发气候区(ID2),该研究结果客观的揭示了赤霉病的地域分布规律,可为做好区域性长期预报奠定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