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鮙菌和粗柄鸡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

被引:3
作者
曾大兴
谢和
机构
[1] 贵州大学南区园艺系
[2] 贵州大学南区园艺系 贵阳
[3] 贵阳
关键词
鸡■菌; 粗柄鸡■菌; 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
D O I
10.16488/j.cnki.1005-9873.1999.02.002
中图分类号
S646 [菌类(食用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4~5d的鸡纵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和粗柄鸡■菌(T.robustus)幼嫩菌丝,经过滤洗涤收集,以0.6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用1%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处理,于28℃酶解3~4h,可获大量原生质体,产量达2.82×10~6~3.24×10~6/mL。但所形成的原生质体再生能力较差,再生率仅0.6%~1.2%。本文还详细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对这两种鸡纵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担子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J].
贾建航 ;
李莉云 ;
刘国振 .
食用菌学报, 1997, (03) :59-64
[2]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 [J].
赵永昌,张树庭 .
中国食用菌, 1995, (04) :3-7
[3]   麦角菌和雀稗麦角菌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J].
朱平 ;
何惠霞 ;
岳德超 .
真菌学报, 1992, (04) :272-278
[4]   赤霉素产生菌藤仓赤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J].
李武军 ;
郑幼霞 ;
王洪洲 ;
陆小燕 .
真菌学报, 1992, (03) :221-228
[5]   平菇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J].
刘振岳 ;
董毓琨 ;
泰立芳 ;
庞国新 ;
赵世民 ;
徐金相 .
遗传学报, 1991, (04) :352-357+392
[6]   产黄青霉(Penicllium chrysogenum)两株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的因素的研究 [J].
梁平彦 ;
刘宏迪 ;
肖信发 .
植物生理学报, 1981,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