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被引:13
作者
陈志耕
机构
[1]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
关键词
地球有限膨胀; 演化模型; 膨胀起始时间; 最初膨胀构造时间; 构造运动阶段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1 [地球起源及演化];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从地球上最早的酸性岩形成于全球最初膨胀构造作用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结合其他地质约束条件 ,从岩石圈球壳的弹性力学分析入手 ,确定地球膨胀发生于前 430 0Ma左右、地球半径平均增长率为 0 .40mm/a、膨胀初始半径为 46 5 1km、全球性最初膨胀构造运动发生在前 41 83.7Ma .又根据地球与类地行星的自然、衰减演化前提 ,依据数学逻辑与地质意义相结合的约束限制条件 ,建立了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R(t) =R0 +Aeβ(t-tS)    (t≥tS) ,其中R0 =46 5 1km ,A =1 86 0km ,β =- 6 .0 1× 1 0 -10 /a ,ts=3× 1 0 8a .根据该模型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的最大限度Rmax为 6 5 1 1km .目前地球半径增长率约为 0 .1mm/a .
引用
收藏
页码:912 / 9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J].
王鸿祯 .
地学前缘, 1997, (Z2) :5-8+10-12+14-16
[2]   地球膨胀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 [J].
陈志耕,刘泰峰,冯朝军,孙广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S1) :95-104
[3]   膨胀地球基本参数的初值及其平均变化率 [J].
陈志耕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5) :611-618
[4]   类地行星半径与转动惯量系数相关关系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陈志耕 ;
万明华 .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85, (04) :315-324
[5]   地幔对流研究的地球物理背景 [J].
李荫亭 .
力学与实践, 1985, (04) :8-10
[6]  
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M]. 科学出版社[美]康迪(Condie, 1986
[7]  
地球[M]. 科学出版社[英]杰弗里斯(Jeffreys, 1985
[8]  
构造物理学基础[M]. 地震出版社[苏]格佐夫斯基(Гзовский, 1984
[9]  
断块构造导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文佑 著, 1984
[10]  
大洋的起源[M]. 科学出版社[苏]列扎诺夫(И·А·Резанов),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