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功华
汪天平
张世清
吴维铎
陈季然
机构
[1]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 望江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关键词
江洲滩,钉螺扩散,植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38 [灭钉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的关系。方法:调查滩地演变过程;采用纵横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随机抽样法查螺。结果:皖江段新生洲滩形成后,近年来由于人工开发滩地的干预,滩地植被生长与覆盖逐渐加速。滩地钉螺的出现在滩地植被覆盖后10年左右;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植被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新生洲滩一旦出现钉螺,即可向整个洲滩适宜钉螺滋生的范围扩散,随着人畜的介入,新的疫区即可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M].毛守白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   长江下游一块新长滩钉螺消长观察 [J].
顾伯良 ;
唐法民 ;
洪祖来 ;
彭正甫 ;
肖民生 ;
杨建国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3, (04) :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