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防风固沙林演替中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群生态位变化特征

被引:33
作者
陈艳瑞 [1 ]
尹林克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人工-天然植物群落; 优势种群; 生态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7.23 [防风固沙林];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10 ;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外围大型防风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在群落梯度上按重要值大小筛选出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探讨这些群落在4~7年的发育过程中生态位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经过4年的发育,植物种组成简单的人工防风固沙林由于乡土植物种的侵入,演变成为人工-天然植物群落,不同地段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势种群共7个。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这3个乡土植物种侵入后逐渐成为优势种群,而原人工群落主要建群种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种群逐渐消退;7年后,优势种群共6个。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成为优势种群,而芦苇降为亚优势种群,盐生草种群发生消退;2)人工-天然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群以耐旱耐盐碱植物占主要优势向占绝对优势的方向发展,其生态位宽度变化幅度为0.56~0.86,生态位宽度排序为芦苇>花花柴>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盐生草;3)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发生在头状沙拐枣和胡杨种群之间;4)在乡土植物种向人工群落侵入的过程中,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种群,它们所构成的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可见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表明在现阶段群落演变中,植物对环境资源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高的空间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26 / 11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荒漠化草原人工封育区植物生态位研究——以宁夏盐池为例 [J].
李瑞 ;
张克斌 ;
杨晓晖 ;
杨俊杰 ;
乔峰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2) :213-216+252
[2]   荒漠内陆河地区人工植被重建中的植物物种选择与实践——以塔里木河中下游为例 [J].
尹林克 ;
王雷涛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162-165
[3]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荒漠河岸林群落种间关系分析 [J].
尹林克 ;
李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2) :226-234
[4]   不同生态位计测方法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的应用比较 [J].
张林静 ;
岳明 ;
赵桂仿 ;
张远东 ;
顾峰雪 ;
潘晓玲 .
生态学杂志, 2002, (04) :71-75
[5]   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序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 [J].
郭全邦 ;
刘玉成 ;
李旭光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6]   三种嵩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分析 [J].
陈波,周兴民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5, (02) :158-169
[7]   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 [J].
王刚 ;
赵松岭 ;
张鹏云 ;
陈庆诚 .
生态学报, 1984, (02) :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