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启蒙”的实践规定性——基于教育学几个经典命题的分析

被引:11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启蒙; 教育; 启蒙主体; 启蒙方法; 启蒙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与"启蒙"之间存在着天然性的本质关系,而且从最原初的意义上讲,教育即是一种"启蒙"的实践。近代以来的"启蒙"历史,凸显了教育的现代性意识以及对"人"的价值吁求。对教育中"培养人"的价值主题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要回应"谁来启蒙"(启蒙的主体)、"怎么启蒙"(启蒙的观念与方法)、"启蒙的目标是什么"等实践命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普通教育学纲要.[M].陈桂生;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存在与虚无.[M].(法) 萨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美)詹姆斯·施密特(JamesSchmidt)编;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纯粹理性批判.[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论可能生活.[M].赵汀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7]  
立法者与阐释者.[M].[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  
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高清海等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9]  
形而上学导论.[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
[10]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德]康德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