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与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被引:6
作者
项赠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
[2] 贵州医科大学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群体性事件; 依法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030603 ; 0838 ;
摘要
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回应,对预防和化解转型期多元社会矛盾外显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有助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体制和治理民主制度,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但是,协商民主也因面临平等基础与公共责任匮乏、低效率以及维稳压力等现实困境而可能引发更大不公、损害公共利益、导致民众情绪失控以及民粹主义行为滋长等激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为此,将协商民主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矛盾形成发展阶段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理方式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必然出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I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Unfair to Disadvantaged Groups?. David Miller.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New Perspectives . 2002
[2]  
协商民主[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博曼, 2006
[3]  
民主理论[M]. 法律出版社 , 何包钢, 2008
[4]  
The Ambiguous Role of Civil Society i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rolyn Hendriks. the Jubilee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asian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 2002
[5]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法]卢梭(J·J·Rousseu) 著, 1980
[6]  
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J] . MaeveCooke. &nbspPolitical Studies . 2002 (5)
[7]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陶富源, 2011
[8]  
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 Legitimacy,and Self-Democracy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Jorge M Valadez. . 2001
[9]  
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 人民出版社 , 《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写组, 1977
[10]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