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群 [1 ]
范少辉 [2 ]
刘广路 [2 ]
冯慧想 [1 ]
宗亦尘 [1 ]
费本华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I-72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长江滩地;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8.04.021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 t.hm-2增加到147.20 t.hm-2,生产力从7.31 t.hm-2.a-1增加到10.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川西高原光果西南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J].
彭培好 ;
彭俊生 ;
王成善 ;
王金锡 .
林业科技, 2003, (04) :14-18
[2]   杨树生物量结构与模型的研究 [J].
房用 ;
蹇兆忠 ;
房堃 ;
马英 ;
岳冬梅 .
辽宁林业科技, 2002, (05) :5-7+22
[3]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杨宗武 ;
谭芳林 ;
肖祥希 ;
陈林生 ;
卓开发 .
林业科学, 2000, (S1) :120-124
[4]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孙启祥 ;
於凤安 ;
彭镇华 .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3) :3-5
[5]   鼎湖山锥栗+黄果厚壳桂+荷木群落生物量及其特征 [J].
温达志 ;
魏平 ;
孔国辉 ;
张倩媚 ;
黄忠良 .
生态学报, 1997, (05) :47-54
[6]   河北杨林的生物量 [J].
王孟本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1) :103-107
[7]   Ⅰ-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徐宏远 ;
郑世锴 ;
卢永农 .
林业科学, 1990, (01) :22-29
[8]  
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 刘杏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10]  
植物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曲仲湘等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