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及其分子标记定位(英文)

被引:31
作者
阮辉辉 [1 ,2 ]
严成其 [3 ]
安德荣 [1 ]
刘仁虎 [3 ]
陈剑平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室,农业部动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室农业部动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定位; xa32(t); 体细胞杂交后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xa32(t)是从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经体细胞杂交途径获得的新种质Y76中鉴定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将Y76与栽培稻"大粒香"回交构建F2群体,获得132个抗性稳定的株系。经致病菌株P6对该F2群体抗性鉴定,得到抗感株系数分别为32和100。随机选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412对SSR引物对亲本和F2代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8对多态性好的引物标记,连锁遗传分析发现位于xa32(t)同侧的RM8216和RM20A与其连锁,从而将xa32(t)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遗传距离为6.9cm和1.7cm。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的培育及Xa30(t)的初步定位 [J].
金旭炜 ;
王春连 ;
杨清 ;
江祺祥 ;
樊颖伦 ;
刘古春 ;
赵开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6) :1094-1100
[2]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鉴定进展及其利用 [J].
章琦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5) :453-459
[3]   疣粒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研究 [J].
秦发兰 ;
陈葆棠 ;
朱永生 ;
林兴华 ;
张端品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05) :560-563
[4]   水稻NBS-LRR类R基因同源序列 [J].
郑先武 ;
翟文学 ;
李晓兵 ;
王文君 ;
徐吉臣 ;
刘国振 ;
朱立煌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01) :43-51
[5]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J].
章琦 ;
赵炳宇 ;
赵开军 ;
王春连 ;
杨文才 ;
林世成 ;
阙更生 ;
周永力 ;
李道远 ;
陈成斌 ;
朱立煌 .
作物学报, 2000, (05) :536-542
[6]   我国水稻抗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性状遗传研究的标准化问题的商榷 [J].
章琦 ;
杨文才 ;
施爱农 ;
王春莲 ;
朱立宏 ;
沙学延 ;
诸培新 ;
陆志强 ;
谢岳峰 ;
张端品 ;
林兴华 ;
余功新 .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04) :86-93
[7]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评价 [J].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9
[8]  
水稻病虫害田间手册[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陶荣祥, 2006
[9]  
Use of asymmetric somatic hybridization for transfer of th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trait from Oryza meyeriana L. to O . sativa L. ssp. japonica[J] . C.-Q. Yan,K.-X. Qian,Q.-S. Yan,X.-Q. Zhang,G.-P. Xue,W.-G. Huangfu,Y.-F. Wu,Y.-Z. Zhao,Z.-Y. Xue,J. Huang,G.-Z. Xu,P. Wu.Plant Cell Reports . 2004 (8)
[10]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a new gene for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in rice [J].
Yang, Z. ;
Sun, X. ;
Wang, S. ;
Zhang, Q.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6 (08) :146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