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基本思路

被引:14
作者
欧阳惠卿
罗颂平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广州510405
[3] 广州510405
关键词
月经病; 封藏; 肾气; 周疗法; 妇科病; 肾(中医); 经间期; 阴阳气血; 行经期; 经后期; 胞脉通; 中药; 经前期;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2.01.024
中图分类号
R271.11 [经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9 ;
摘要
<正>月经的产生和调节是肾气-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月经具有周期性,以一个阴历月为一个周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在每个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具有规律性的消长变化。若这种消长节律发生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2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