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走滑断层段强震非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4
作者
周本刚
冉洪流
宋新初
周庆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浙江省地震局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5] 杭州
关键词
走滑断层段; 强震; 非均匀分布; 地震危险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通过对中国大陆 5 1条以走滑活动为主的断层段上强震分布的统计分析 ,得出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分布是非均匀的 ,具有趋近段落中心的特点。并建立了强震沿活动断层段的非均匀分布模型 ,其概率分布密度p(K)与K的关系可以表述为p(K) =1 12 0 6e-3 947K2 (K为宏观震中到断层段中心的距离与断层段半长度之比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 ,相对于均匀模型 ,采用非均匀模型导致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化 ,特别是对高震级档年发生率较高的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有明显的影响。该非均匀模型的应用对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1年10~11月) [J].
陈培善 .
地震学报, 2002, (02) :221-222
[2]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
[3]   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 [J].
韩竹军 ;
向宏发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1, (01) :43-48
[4]   四川西部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J].
闻学泽 .
地震地质, 2000, (03) :239-249
[5]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活动断裂分段的准则 [J].
张培震 ;
毛凤英 ;
常向东 .
地震地质, 1998, (04) :2-14
[6]   潜在震源区内部非均匀特征研究 [J].
胥广银,高孟潭 .
中国地震, 1996, (03) :294-299
[7]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J].
任金卫 ;
李玶 .
地震地质, 1993, (02) :97-106+193
[8]   震源应力场、形变场和倾斜场 [J].
罗灼礼 .
地震学报, 1980, (02) :169-185
[9]  
一九七○年通海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刘祖荫等主编, 1999
[10]  
小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宋方敏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