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治理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多重摩擦和调适——基于广西G村的案例分析

被引:12
作者
陈秋红 [1 ]
粟后发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利益相关者; 摩擦; 调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G村为例,结合乡村现实场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包括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在贫困治理中的多重摩擦和调适。研究表明,第一,在精准扶贫的基层实践中,县、乡之间存在着财权管理者与事权承担者的摩擦,县、村之间表现出资源分配者与资源竞取者的摩擦,政府与村民之间有着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接受者的摩擦,同时作为政府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村干部则需协调双重行动逻辑。第二,为推进贫困治理工作,这些主要利益相关者运用各自的策略在部分摩擦方面实现了调适:在贫困治理政策宣传中,通过基层政府正式传达与村干部非正式沟通的结合,实现了政策动员;在贫困治理政策落实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村干部通过"跑项目"与整合使用项目资金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压力型体制"下通过"灵活变通"来推动产业扶贫实践;在扶贫检查中,自查中的"合谋"与抽查中的数字化评估削减了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因此,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应注重回应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需要,并构建和完善相关协调机制,从而降低摩擦成本,实现各自调适行动的效率最大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社会研究方法.[M].(美)艾尔·巴比(EarlBabbie)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2]   农村贫困治理中的问题与推进策略——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 [J].
陈秋红 .
东岳论丛, 2018, 39 (11) :38-45
[3]   基层利益相关者对精准脱贫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Q县G村的案例分析 [J].
陈秋红 ;
魏淑媛 .
社会科学家, 2018, (07) :54-61
[5]   社会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政策启示 [J].
高飞 ;
向德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4) :21-27+156
[6]   精准扶贫中的政策规避问题及其破解 [J].
张欣 .
理论探索 , 2017, (04) :86-92
[7]   村干部与实践权力——精准扶贫中的国家基层治理秩序 [J].
王雨磊 .
公共行政评论, 2017, 10 (03) :26-45+213
[8]   农村公共服务的项目制供给:主体互动与利益分配 [J].
詹国辉 ;
张新文 .
长白学刊, 2017, (02) :84-89
[9]   插花贫困地区村庄的不同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分析 [J].
钟涨宝 ;
李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2) :10-17
[10]   权威缺失: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社会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花村的调查 [J].
万江红 ;
孙枭雄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2) :15-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