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体系
被引:10
作者
:
凌启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凌启鸿
蔡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蔡建中
苏祖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苏祖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程
机构
:
[1]
江苏农学院
来源
:
农业科技通讯
|
1983年
/ 12期
关键词
:
叶龄模式;
肥水运筹;
节间;
水稻;
叶龄期;
主茎总叶数;
叶期;
搁田;
秧苗;
生育进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水稻叶龄模式是以水稻主茎叶龄期为指标,利用相关生长关系,诊断器官生长进程,并采用“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途径,确定播种量、基本苗以及肥水运筹等看苗诊断技术。多年来对大量品种的观察,发现不同总叶数的品种在同一叶龄期的生育进程不同,而同一总叶数类型的不同品种,同一叶龄期的生育进程相同。因此,同类型品种,可以根据叶龄进程,把水稻的生育期、器官建成、产量因素形成等模式化,因而把生产上繁杂的品种归纳为6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作为培育高产群体诊断依据,并为实现形态指标数量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