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48
作者
曹铭昌 [1 ]
乐志芳 [1 ]
雷军成 [2 ]
徐海根 [1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评估; 评价指标; 模型; 情景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评估和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及其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内涵、方法和成果进行了阐述。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主要使用的评估框架。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划分为指标评估、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3种主要方法,其中全球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框架、全球环境综合评估模型(IMAGE)/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GLOBIO)组合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以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全球环境展望(GEO)和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环境展望等项目建立的情景模式是全球评估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多个全球评估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21世纪,其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全球2020年评估指标框架,以及发展基于多情景、多模型和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应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经验,加强中国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定期对全国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切实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成就、贡献和展望
    赵士洞
    张永民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9) : 895 - 902
  • [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环境保护部, 2011
  • [3] 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灵芝, 2001
  • [4] Projecte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egional capacities for glob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
    Sommer, Jan Henning
    Kreft, Holger
    Kier, Gerold
    Jetz, Walter
    Mutke, Jens
    Barthlott, Wilhelm
    [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2010, 277 (1692) : 2271 - 2280
  • [5] GLOBIO3: A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Options for Reducing Global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 Loss[J] . Rob Alkemade,Mark Oorschot,Lera Miles,Christian Nellemann,Michel Bakkenes,Ben ten Brink.Ecosystems . 2009 (3)
  • [6] Ten common mistakes in designing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for forest policy
    Failing, L
    Gregory, 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 68 (02) : 121 - 132
  • [7] The Why,What,and How of Global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Beyond the 2010 Target .2 JONES J P G,COLLEN B,ATKINSON G,et al. Conservation Biology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