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及油气运移

被引:36
作者
马丽娟
郑和荣
解习农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隆起带; 断裂系统; 开启或封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是在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由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褶皱和盐-泥塑性层拱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盐-泥层分布、断层活动时的沉积特征、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等因素的差异作用,中央隆起带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组合特征在空间上有较显著的差异,可划分为辛镇、东营及梁家楼-现河庄3个构造带。中央隆起带上,油气分布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①断层活动强度由弱变强,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形成次生油藏;②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强变弱,油气主要分布于下部,多为原生油藏;③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弱变强又变弱,油气在上下层位均有分布,形成具多套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J].
靳久强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8+22
[2]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J].
袁选俊 ;
谯汉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2) :130-133
[3]   东营凹陷低压系统的特征及成因机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66-69
[4]   地震层速度在断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J].
曾涛 ;
徐宏节 ;
佘小宇 ;
周凌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61-163
[5]   成盆期后改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 [J].
赵重远 ;
周立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10
[6]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 [J].
阎福礼 ;
贾东 ;
卢华复 ;
徐光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295-298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封盖主控因素分析 [J].
牛嘉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3) :232-236
[8]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
[9]   大庆长垣及西部地区泥岩盖层的封闭性能 [J].
傅广 ;
赵荣 ;
姜振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62-67
[10]   东营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J].
李春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1) :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