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焉耆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9
作者:
郑逢令
[1
]
董新光
[2
]
李霞
[1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
[2]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绿洲;
景观格局;
遥感与地理信息;
斑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6 [园林规划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对焉耆绿洲近30年3期遥感数据(1973年MSS,1990年TM,2000年ETM)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解译和拓扑后,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中,计算出不同时期景观指数,根据计算结果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对焉耆绿洲景观格局尤其是天然植被和耕地有很大影响,耕地面积在近30年间增长了增长120%。2000年耕地已经成为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其最大斑块指数,达到16.24%。天然植被斑块密度由1973年0.0213增大到2000年0.0505,斑块数从120增加到284个,面积减少了68%,破碎化程度提高,在空间上趋于离散。1973~1990年,城镇面积增加了373.95%。1990~2000年又增加了38.36%,近30年间城市和农村居民点的斑块数增加了65个。博斯腾湖周边的芦苇沼泽地,1973~1990年,面积减少了17.52%,1990~2000年,又恢复了14.80%。从景观水平上整个研究区的斑块数在增长,平均斑块面积在减小,这3个时期的斑块密度分别为0.098,0.135,0.158,斑块密度的提高表明了斑块破碎化增加。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在1990年上升到1.96后又在2000年下降到1.93,绿洲整体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在1990年上升2000年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