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堆与覆盖工艺对猪粪秸秆堆肥性质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化党领 [1 ]
刘方 [1 ]
李国学 [2 ]
江滔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 堆肥; 降解; 翻堆; 覆盖; 堆肥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了解翻堆与覆盖工艺对堆肥过程及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70天的猪粪、秸秆冬季室外半敞开式自然通风堆肥试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翻堆频率1周1次、2周1次、不翻堆。每个翻堆处理均设覆盖和不覆盖2种方式。经过对多个指标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翻堆工艺在加快堆体物料减量化(P=0.0001),加快堆体升温(P=0.0000)和有机质(TOM)降解(P=0.0080)方面影响极显著,并显著提高发芽率(GI)(P=0.0330),但同时导致氨气(NH3)的大量挥发,造成更多氮素(TN)损失(P=0.0190)。不同翻堆频率的处理在物料减量化、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降解率和发芽率指数方面差异不显著,而翻堆1周1次极显著缩短高温期(P=0.0000),显著加速氨气排放(P=0.0190)。覆盖可延长高温期(P=0.0001),当翻堆频率为2周1次和不翻堆时覆盖显著减少氨气挥发和氮素损失(P=0.0130),但同时减慢堆肥腐熟进程。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因素后认为:不覆盖,翻堆频率为2周1次的条件下冬季室外自然通风堆肥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中小型企业冬季堆肥化生产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Advances in poultry litter disposal technology – a review.[J].B.P Kelleher;J.J Leahy;A.M Henihan;T.F O'Dwyer;D Sutton;M.J Leahy.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2, 1
[2]   Physical changes during active and passive composting of beef feedlot manure in winter and summer [J].
Larney, FJ ;
Olson, AF ;
Carcamo, AA ;
Chang, C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0, 75 (02) :139-148
[3]   MULTIMETHOD ANALYSIS IN STUDIES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MUNICIPAL TREATMENT SLUDGES [J].
GENNARO, MC ;
FERRARA, E ;
ABOLLINO, O ;
VANNI, A ;
PETRONIO, BM ;
PETRUZZELLI, G ;
LIBERATORI, 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3, 53 (02) :101-114
[4]   THE EFFECT OF MOISTURE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CATTLE MANURE [J].
MURWIRA, HK ;
KIRCHMANN, H ;
SWIFT, MJ .
PLANT AND SOIL, 1990, 122 (02) :197-199
[5]  
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李国学;张福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   有机肥与化肥的生产能耗、投入成本和环境效益比较分析——以污泥堆肥生产有机肥为例 [J].
刘洪涛 ;
陈同斌 ;
郑国砥 ;
高定 ;
雷梅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1000-1003
[7]   堆高对生活垃圾中15mm筛下物堆肥腐熟的影响 [J].
史殿龙 ;
张志华 ;
李国学 ;
张红玉 ;
王桂琴 ;
许德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324-329
[8]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J].
高利伟 ;
马林 ;
张卫峰 ;
王方浩 ;
马文奇 ;
张福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173-179
[9]   翻堆工艺对0~15mm垃圾堆肥腐熟度空间变异影响研究 [J].
周玉 ;
赵晓松 ;
李国学 ;
王桂琴 ;
张红玉 ;
史殿龙 ;
许德刚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6) :1288-1292
[10]   农业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对策 [J].
杨春和 ;
白晓龙 ;
沃飞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05)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