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甘蔗品种的机械化收获损失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华 [1 ]
林兆里 [1 ]
罗俊 [1 ]
苏俊波 [2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收获; 农机农艺融合; 品种; 损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5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082801 ;
摘要
机械化收获是事关中国甘蔗产业水平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农机农艺融合是加速机械化收获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国际主流甘蔗联合收割机Austoft7000型对5个甘蔗品种的机收田间损失率和夹杂物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糖55和福农39是当地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福农15蔗茎组织较松脆,机收不宜过高速行驶,以免蔗茎在收割机通道内挤压破损,造成田间损失增加,在此原则基础上,调大排杂风量可有效减少夹杂物。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产能类型区分、熟期安排和机械作业面一致性的机收品种布局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590 / 15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甘蔗机械化成本分析及机收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J].
张华 ;
罗俊 ;
廖平伟 ;
郭伟 .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10) :1669-1673
[2]   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 [J].
廖平伟 ;
张华 ;
罗俊 ;
郭伟 ;
黄志宏 .
农机化研究, 2011, 33 (03) :26-29
[3]   甘蔗机械化种植不同宽窄行行距新植、宿根试验 [J].
罗亚伟 ;
王维赞 ;
朱秋珍 ;
梁阗 ;
陈引芝 ;
谢金兰 ;
刘晓燕 .
广西蔗糖, 2011, (01) :3-6
[4]   甘蔗不同行距对比试验初报 [J].
张新广 ;
余龙 ;
颜华智 ;
莫剑 ;
李鸿斌 .
福建热作科技, 2011, 36 (01) :23-26
[5]   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与技术途径研究 [J].
肖宏儒 ;
王明友 ;
李显旺 ;
宋卫东 ;
王锦国 .
中国农机化, 2011, (03) :14-15+31+10
[6]   不同行距与群体密度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J].
罗俊 ;
张华 ;
郭伟 ;
杨颖颖 ;
李文萍 ;
林兆里 .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 (01) :50-54
[7]  
中国甘蔗栽培学[M]. 农业出版社 ,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编, 1985
[8]   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 [J].
张华 ;
沈胜 ;
罗俊 ;
陈如凯 .
中国农机化, 2009, (04) :15-16+33
[9]   适宜机械化作业宽行种植的甘蔗肥料效应 [J].
张华 ;
罗俊 ;
陈伟绩 ;
许莉萍 ;
陈如凯 .
中国糖料, 2009, (0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