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系统理论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刍议
被引: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春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朱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大学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系统科学;
泥石流;
应用及发展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泥石流的形成及发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因子的综合产物,单凭泥石流学科本身的相关理论是无法对其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动力特征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系统科学的引入,给泥石流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虽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例举系统科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在泥石流研究中的现状,根据当前泥石流研究的进程及趋势,提出系统理论在未来泥石流研究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 (01) : 33 - 36刘洪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统计与信息学院唐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统计与信息学院
- [2] GIS支持下的滇西北地区泥石流灾害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S2) : 84 - 87唐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朱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 [3] 海岸线空间分形性质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01, (01) : 70 - 75朱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王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滑坡、泥石流危险度评判的灰色模式识别理论与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05) : 128 - 132李志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铁道学院文理分院!辽宁大连郑成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铁道学院文理分院!辽宁大连
- [5] 基于GIS的泥石流过程模拟三维可视化[J]. 水科学进展, 1999, (04) : 388 - 39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兴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以拟建向家坝、溪洛渡水电工程库区为例[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S1) : 46 - 50陈晓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谢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7] 水系分维模式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 , 1999, (04) : 44 - 48陈圣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胡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8] 半干旱地区泥石流沟道地形要素关联度评价——以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为例[J]. 中国沙漠, 1999, (04) : 52 - 57张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江苏南京唐克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江苏南京张平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 [9]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J]. 大自然探索, 1999, (03) : 42 - 46朱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王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 [10] 粘性泥石流运动模型的实验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2) : 81 - 8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