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Ⅱ.现代变化趋势

被引:92
作者
任国玉 [1 ,2 ]
任玉玉 [1 ,2 ]
战云健 [3 ]
孙秀宝 [2 ,4 ]
柳艳菊 [1 ,2 ]
陈峪 [1 ,2 ]
王涛 [2 ,4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2]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4] 不详
关键词
降水; 强降水; 暴雨; 时空变异; 气候变化; 中国;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改进、完善对中国现代降水长期变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 300个国家级气象站网观测资料,更新分析了全国1956—2013年基本降水指标的趋势变化特征。主要结果:1全国平均年和季节降水量、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未表现出显著趋势变化,但秋、冬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别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和上升;2年和夏季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东北中南部、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长江下游、青藏高原和西北等地区年降水增加较明显;3降水趋势变化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北方降水减少范围有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向东北和西南扩散趋向,东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增加范围变小,总体看东部降水减少和增加的区域均在萎缩,"南涝北旱"现象趋向缓解;4全国年平均暴雨量、日数呈现出较显著的增加,但暴雨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暴雨量和日数增加主要发生在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而海河和西南诸河流域暴雨量、日数和强度呈较明显减少趋势;5东部季风区1日、连续3日和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1日最大降水量增加最明显,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增加最弱,极端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呈现出短历时性倾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6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 [1]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任国玉
    战云健
    任玉玉
    陈峪
    王涛
    柳艳菊
    孙秀宝
    [J]. 水科学进展, 2015, 26 (03) : 299 - 310
  • [2] 1470—2008年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万金红
    吕娟
    刘和平
    刘建刚
    杨志勇
    陈方舟
    [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 (05) : 625 - 631
  • [3] 1961—2010年中国400mm和800mm等雨量线时空变化
    袁喆
    严登华
    杨志勇
    尹军
    袁勇
    [J]. 水科学进展, 2014, 25 (04) : 494 - 502
  • [4] 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空间尺度降水谱的变化
    吴福婷
    符淙斌
    [J]. 科学通报, 2013, (08) : 664 - 673
  • [5] 风场变形误差对冬季降雪测量及其趋势估算的影响
    孙秀宝
    任国玉
    任芝花
    沈志超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2) : 178 - 186
  • [6] 中国降水演变趋势诊断及其新事实
    姚惠明
    吴永祥
    关铁生
    [J].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1) : 1 - 10
  • [7] Representativeness of Four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al Networks of China[J]. 任玉玉,任国土.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2(04)
  • [8] 华北降水变化研究进展
    郝立生
    丁一汇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5) : 593 - 601
  • [9] 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李聪
    肖子牛
    张晓玲
    [J]. 气象, 2012, 38 (04) : 419 - 424
  • [10]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as revealed by TRMM satellite data[J]. MAO JiangYu* & WU GuoXi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LASG),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