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理论建构

被引:6
作者
杨海文
机构
关键词
传统性; 工具理性; 财富; 传承性; 道德性; 价值理性; 理论建构;
D O I
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03.04.005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人们可能都注意到,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人越来越多地从“财富”的角度抱怨社会的吝啬乃至不公平,社会人则越来越多地从“才富”的角度指责大学的缺席乃至失职失责。双方相互在抱怨着和指责着。其实,这种情形已然暗含了大学与社会有着不同的使命。如果说社会应该弹奏“财富主题”,那么大学则必须护守“才富主题”。后者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大学的人文缺失 [J].
丁东 .
社会科学论坛, 2002, (05) :46-47
[2]   新世纪的人文关怀 [J].
李亦园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44-51
[3]   重建大学理想——新中国高教改革发展道路的反思与展望 [J].
刘振天 .
社会科学战线, 1998, (04) :221-229
[4]   西江学院的大学精神 [J].
杨海文 .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8, (02) :66-70
[5]   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 [J].
张汝伦 .
天涯, 1997, (03) :8-11
[6]  
大学精神[M]. - 辽海出版社 , 杨东平编, 2000
[7]  
傅斯年选集[M].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傅斯年著, 1996
[8]  
钱穆与中国文化[M].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余英时 著, 1994
[9]  
三松堂自序[M]. - 三联书店 , 冯友兰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