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被引:64
作者
:
沈坤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沈坤荣
唐文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唐文健
机构
:
[1]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经济收敛性;
劳动力转移;
经济转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249.21 [劳动力];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
0701 ;
070104 ;
摘要
:
本文提出一个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经济收敛的性质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较小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会引致直接收敛,而较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会使经济收敛性质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变化。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出现发散趋势,而现阶段正处于发散与收敛的过渡阶段,但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以二元结构转换速度放慢为代价的。为此,政府应努力改变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先进地区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7+206 +20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王小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王小鲁
樊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樊纲
[J].
经济研究,
2004,
(01)
: 33
-
44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林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培林
[J].
经济研究,
2003,
(03)
: 19
-
25+89
[3]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舒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现祥
[J].
经济研究,
2002,
(11)
: 3
-
11+63
[4]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军
[J].
经济研究,
2002,
(06)
: 3
-
13+93
[5]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坤荣
马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
马俊
[J].
经济研究,
2002,
(01)
: 33
-
39+94
[6]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强
[J].
经济研究,
2001,
(06)
: 70
-
77
[7]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都阳
[J].
经济研究,
2000,
(10)
: 30
-
37+80
[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魏后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魏后凯
[J].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 31
-
37
[9]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 2004
[10]
经济增长[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J.巴罗(RobertJ.Barro),(美)哈维尔·萨拉伊马丁(XavierSala-I-Martin)著, 2000
←
1
2
→
共 13 条
[1]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王小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王小鲁
樊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樊纲
[J].
经济研究,
2004,
(01)
: 33
-
44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林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培林
[J].
经济研究,
2003,
(03)
: 19
-
25+89
[3]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舒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现祥
[J].
经济研究,
2002,
(11)
: 3
-
11+63
[4]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军
[J].
经济研究,
2002,
(06)
: 3
-
13+93
[5]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坤荣
马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
马俊
[J].
经济研究,
2002,
(01)
: 33
-
39+94
[6]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强
[J].
经济研究,
2001,
(06)
: 70
-
77
[7]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都阳
[J].
经济研究,
2000,
(10)
: 30
-
37+80
[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魏后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魏后凯
[J].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 31
-
37
[9]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 2004
[10]
经济增长[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J.巴罗(RobertJ.Barro),(美)哈维尔·萨拉伊马丁(XavierSala-I-Martin)著, 200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