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和红光诱导的鱼腥藻7120短藻丝体中TNF-α基因表达效率的提高

被引:4
作者
欧阳叶新
施定基
钟晖
梁承邺
李振甲
胡鸿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 北京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武汉
[5] 北京
[6] 广州
[7] 武汉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红光; 高温; 接合转移效率; 表达效率; 鱼腥藻712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目前解决外源基因在蓝藻中低效表达的主要策略是改进供体DNA元件。这项工作尝试改变受体系统生理状态,研究对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以前已经报道用高温(45℃)和红光处理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7120)可以诱导其形成短藻丝体,这里报道以此作为受体细胞,将构建的含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穿梭表达载体pKT-TNF通过三亲接合转移法进行转化。红光和高温诱导形成的短藻丝体中,TNF-α基因接合转移效率为在正常营养藻丝中的5~6倍,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pKT-TNF已在受体细胞中复制。Western印迹表明TNF-α基因已在受体系统中表达,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在短藻丝体中的表达效率提高到在正常营养藻丝中的4~5倍。这可能为提高外源基因在丝状蓝藻中的表达效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此外,研究还分析了人TNF-α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向性对在鱼腥藻7120中表达效率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几种因素诱导鱼腥藻7120短藻丝体的形成 [J].
欧阳叶新 ;
施定基 ;
胡鸿钧 ;
梁承邺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05) :403-408
[2]   小鼠金属硫蛋白──I cDNA在蓝藻中的克隆和表达 [J].
孙军,金苹,徐旭东,施定基,李令媛,茹炳根 .
生物工程进展, 1994, (06)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