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在道德与法律之间

被引:9
作者
司丹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精神赡养; 道德与法律; 孝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是老年人赡养的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渐健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已基本能够实现,随之而来的是精神赡养问题的凸显。与物质赡养不同,精神赡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需要赡养义务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高度统一。一方面,赡养人需要道德约束,其内心的道德自觉决定了精神赡养履行时的质与量。另一方面,赡养人又需要法律强制,当其不履行精神赡养义务,或者其履行效果未到达最低标准时,就要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障精神赡养的实现。因此,在精神赡养过程中,如何确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边界,如何平衡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精神赡养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独生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探析 [J].
熊汉富 .
道德与文明, 2009, (03) :44-47
[2]   地方性立法与道德法律关系论——从“不让座罚款”和“精神赡养”规定谈起 [J].
田屹 .
道德与文明, 2008, (06) :93-96
[3]   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 [J].
穆光宗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4, (04) :124-129
[4]   “养”即“孝”吗?——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J].
许建起 .
中国老区建设, 2003, (01) :33-34
[5]   论家庭精神赡养 [J].
杨赣太 ;
罗盈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5) :17-20
[6]  
中国近代的婚姻立法与婚俗改革.[M].王歌雅; 著.法律出版社.2011,
[7]  
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张锡勤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