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鱼池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5
作者
倪信岳
徐伯勤
机构
[1]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池塘养殖研究室
关键词
耗氧量; 水呼吸; 高容量; 水质污染; 鱼池; 浮游植物; 水生植物; 初级生产力; 生物生产力;
D O I
10.16446/j.cnki.1001-1994.1988.03.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总结了亩净产为1500~2600公斤的高容量(高载鱼量)鱼池水域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的特点,在透明度为28~40厘米的条件下,“水呼吸”耗氧量占31.3%;池鱼呼吸(考虑到活动和摄食生长因素)占61.8%,与一般精养鱼池“水呼吸”耗氧要占约70%,池鱼占20%和其它因子的耗氧占10%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区别;高容量鱼池在透明度为35~40厘米时,2米深水柱毛产氧量约等于水呼吸耗氧量,而一般精养鱼池2米深水柱的毛产氧量要小于水呼吸耗氧量。由此证明,高容量鱼池所采取的排除底层污泥的池塘改造措施以及经常排除底层负氧水、及时添补新鲜水的水质控制技术,对于减少“水呼吸”耗氧量,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是有效的。高容量鱼池由于载鱼量高,仅依靠水体的产氧,溶氧的收、支还不平衡,因此,使用增氧设备自然是重要的增产措施。测定了高容量鱼池的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并据此估算滤食性鱼类的产量。全面权衡既要考虑增加池水产氧值,减少水呼吸耗氧量,又要获得较高的鲢,鳙鱼产量这两个因素,作者认为:控制28~35厘米的池水透明度;浮游植物生物量维持在4000万个/升;浮游动物量在20000个/升左右是比较适宜的。在此条件下,鲢、鳙鱼的亩净产可达300~330公斤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