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和解”:一个概念性框架

被引:13
作者
王高阳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和解; 冲突解决; 加害国; 受害国; 历史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和解是国际关系中除了冲突与合作之外另一种典型的国家间互动样式。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前,和解研究并没有引起国际关系学界的足够重视。随着冷战的结束,一个"和解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和解逐渐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和解",有必要建立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概念性框架。"和解"的概念基础包含了和解的主体、方式、程度以及目标。和解的主体是那些历史上经历长期痛苦体验的国家。从和解的方式来看,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和解的最终实现都必须包含政府和民众两个维度。另外,和解并非是一个全有全无,而是一个有着不同程度、层次的概念。和解的目标是实现两国关系的友好与和谐化。"和解"概念本身又可以衍化出不同的理解方式:作为结果的和解、作为过程的和解以及作为外交政策的和解等。和解具有多重指向: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问题,还牵涉复杂的权力政治以及身份认同问题。从和解的构成性要素来看,战略安抚可以有效地缓解双方的安全担忧,道歉、赔偿、宽恕以及时间等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足够具有说服力的因果机制解释,然而这些要素又都或多或少与和解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29+159 +159-160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和解与无政府状态的再造——基于六部作品的批判性综述 [J].
唐世平 .
国际政治科学, 2012, (01) :61-104+4
[2]   历史认识问题的现状和未来 [J].
姜克实 .
开放时代, 2011, (05) :53-67
[3]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J].
张历历 .
国际论坛, 2004, (04) :27-33+80
[4]   “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J].
陈兼 ;
余伟民 .
历史研究, 2003, (03) :3-22+189
[5]  
国际战争赔款的惯例和实例[J]. 晓帆.海内与海外. 1996(10)
[6]  
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 李明明.复旦大学 2004
[7]  
系统效应[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杰维斯 (Jervis, 2008
[8]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亚历山大·温特, 2008
[9]  
国家间政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摩根索 (Morgenthau, 2006
[10]  
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吴广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