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

被引:91
作者
李永华
罗天祥
卢琦
田晓娅
吴波
杨恒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4]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试验站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
关键词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高寒沙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 ,并与贡嘎山湿润森林样带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mass随SL A的增加而增加,但Nmass与SL A关系格局在固定沙丘野生多年生草本-灌木植物(类群1,Narea>3.0 g m- 2 )与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类群2 ,Narea<3.0 g m- 2 )之间存在策略位移现象,即在相同SL A下,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高的叶氮含量,或在相同Nmass时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小的比叶面积。在8个人工物种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绵柳和西北沙柳等灌木属于类群1,而甘草、小叶锦鸡儿、柽柳和青杨属于类群2 ,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好的干旱适应机制,建议在生产上优先考虑前者。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具有较低的叶氮含量和较高的比叶面积,这一特征与流动沙丘土壤贫瘠及其生长期内降水集中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丰富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94 / 9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J].
张林 ;
罗天祥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844-852
[2]   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沙珠玉地区为例 [J].
李锋 ;
孙司衡 .
生态学报, 2001, (03) :481-485
[3]   沙漠化与土壤物质含量变化 [J].
申建友 ;
董光荣 ;
李长治 ;
陈惠忠 .
中国沙漠, 1992, (01) :43-51
[4]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M]. -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 2001
[5]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M].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姜凤岐等著, 2002
[6]  
Leaf traits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cross subtropical and timberline forests in the Gongga Mountain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J] . Tianxiang Luo,Ji Luo,Yude Pan.Oecologia . 2005 (2)
[7]   Altitude trends in conifer leaf morphology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J].
Hultine, KR ;
Marshall, JD .
OECOLOGIA, 2000, 123 (01) :32-40
[8]   Leaf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nd nitrogen content for riparian trees along elevational transects [J].
Sparks, JP ;
Ehleringer, JR .
OECOLOGIA, 1997, 109 (03) :362-367
[9]   LEAF SPECIFIC MASS CONFOUNDS LEAF DENSITY AND THICKNESS [J].
WITKOWSKI, ETF ;
LAMONT, BB .
OECOLOGIA, 1991, 88 (04) :486-493
[10]   LEAF LIFE-SPAN AS A DETERMINANT OF LEA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MONG 23 AMAZONIAN TREE SPECIES [J].
REICH, PB ;
UHL, C ;
WALTERS, MB ;
ELLSWORTH, DS .
OECOLOGIA, 1991, 86 (01)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