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促腐还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47
作者
蔡立群 [1 ,2 ,3 ]
牛怡 [1 ,2 ]
罗珠珠 [1 ,2 ]
武均 [1 ,2 ]
岳丹 [1 ,2 ]
周欢 [1 ,2 ]
董博 [2 ]
张仁陟 [1 ,2 ,3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腐解剂; 培肥土壤;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碳; 土壤养分;
D O I
10.13930/j.cnki.cjea.140194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盆钵培养法,通过模拟旱作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研究了添加不同腐解剂(多个好氧性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F1、富含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F2、由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苗和酵母菌组成的F3)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在120 d的腐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经过120 d的腐解,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的增加速率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土壤磷素、钾素的增加速率总体则呈现增-减-增-减的趋势;整个试验阶段小麦秸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玉米秸秆土壤SMBC的变化与小麦秸秆差异较大,呈现波浪式变化;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在100 d后则与小麦截然不同。秸秆添加腐解剂还田土壤养分增加速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大于秸秆直接还田(对照),培肥土壤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小麦、玉米秸秆添加腐解剂F3的处理各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即内含具特殊功能的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的秸秆腐解剂F3增加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相同腐解剂下不同种类秸秆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F1,小麦>玉米;F2,小麦≥玉米;F3,小麦<玉米,即F1对小麦秸秆促腐优势最大,F3对玉米秸秆的促腐作用优于F1和F2,F2对小麦、玉米秸秆的促腐效果基本相似。不同腐解剂下,小麦秸秆处理SMBC、SMBN含量表现为F2>F3>F1;玉米秸秆处理SMBC含量F2>F3≈F1,SMBN为F3>F2≈F1。玉米秸秆各处理的SMBC均大于小麦秸秆,SMBN则均小于后者,与秸秆C/N的趋势一致,即C/N越大,SMBC值越大,SMBN值越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47 / 10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