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

被引:2
作者
陈众议
机构
关键词
拉丁美洲文学; 社会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国家; 拉美国家; 文学作品; 《百年孤独》; 作家;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 巴尔加斯·略萨; 小说; 科塔萨尔; 结构现实主义;
D O I
10.19915/j.cnki.fls.1984.04.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文坛人才济济,流派交集;繁花竞开,美不胜收。当时初露头角的的作家姑且不论,那些业已蜚声欧美的名手仍不遗余力,创造出大批高质量的作品。在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和《我们的土地》(1975)把社会现实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峰;奥克塔维奥·帕斯的《东山坡》(1969)和《轮四》(1976)一改四、五十年代的创作基调,表现了“六八年”后的苦恼、孤独和逃避现实的异国情调。在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的《这样的混血女人》(1963)、《马拉德龙》(1969)和《多洛雷斯的星期五》(1972)使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臻于完善。在古巴,莱萨马·利马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