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17
作者
常玉荣 [1 ]
薄海美 [2 ]
孙尚帛 [3 ]
殷华 [1 ]
夏静 [1 ]
机构
[1]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2] 华北煤炭医学院
[3] 唐山市工人医院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前状态; D-二聚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蛋白C; 抗凝血酶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原; 血流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发色底物法、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血液黏度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血浆D-dimer、vWF含量明显增高,PC:A、AT-Ⅲ:A明显减低,t-PA含量减低,PAI-1含量增高,FIB含量增高、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它们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所以,可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IB等指标作为其血栓前状态的筛选指标,可将分子标志物血浆D-dimer、vWF、PC、AT-Ⅲ、t-PA、PAI-1的检测,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48 / 3949+3955 +39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J].
常玉荣 ;
葛庆峰 ;
刘培光 ;
赵力欣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12) :2207-2208
[3]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与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的关系 [J].
赵伟佳 ;
杨和平 ;
沈岳飞 ;
苏承华 ;
林发全 ;
黄春霞 ;
阮立培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05) :94-96
[5]   Effects of ticlopidine on von Willebrand factor-mediated shear-induced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J].
Goto, S ;
Tamura, N ;
Sakakibara, M ;
Ikeda, Y ;
Handa, S .
PLATELETS, 2001, 12 (07) :40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