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成为第二条黄河的可能性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5
作者
梁川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地表侵蚀; 泥沙输移;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2.04.01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从气象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出发 ,重点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 2个主要产沙区地表侵蚀和河流泥沙输移特征、来水来沙条件 ,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分析了长江上游成为第 2条黄河的可能性。认为气象因素是影响重点产沙区沙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而长江上游地面物质侵蚀量和河流泥沙的发展主要受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并考虑“长治”工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 ,长江上游的河流泥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最后还根据该地区的现实情况 ,提出了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J].
邓贤贵 .
四川环境, 1997, (02) :48-52
[2]   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 [J].
郝天文 ;
孔彦鸿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3) :63-66
[3]   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的分析研究综述 [J].
杨意诚 .
水文, 1995, (01) :11-16+65
[4]   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地表侵蚀及河流泥沙特性 [J].
刘毅 ;
张平 .
水文, 1991, (03) :6-12
[5]   长江上游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 [J].
余剑如 ;
史立人 ;
冯明汉 ;
李仁华 .
水土保持通报, 1991, (01) :9-17
[6]   金沙江流域输沙特性分析 [J].
潘久根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5)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