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的另一副面孔——以PISA为例

被引:11
作者
刘磊明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PISA; 素养; 学校教育弱化; 儿童危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PISA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构建的素养体系,对参与经济体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都颇有影响。PISA素养观的界定存在商业大公司介入,主张为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而学习,实践上指向一种想象的实用价值。它遮蔽了两点教育常识:其一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局限于经济价值,PISA把素养水平整合进入经济的话语,以此表征教育系统的卓越程度,弱化了学校教育价值;其二是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儿童应当在一个安全的、确定的环境中生长,PISA依据想象的、不确定的社会观规划儿童的学习,将儿童暴露在毫无遮拦的信息世界里,滋生了若干危机。历史地看,PISA素养观远离了追求人性解放与生命尊严的教育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58 +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Literacy”:PISA素养观背后的教育学立场 [J].
徐瑾劼 .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 (01) :17-23
[2]  
过去与未来之间.[M].(美) 阿伦特 (Arendt;H.)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3]  
评价理论.[M].(美) 杜威 (Dewey;J.)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美) 杜威 (Dewey,J.) ;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教学机智.[M].(加)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著;胡劲松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杜威(Dewey;J.)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8]  
动机与人格.[M].马斯洛(Maslow;A.H.)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