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人工林SPAC水势梯度的时空变异

被引:26
作者
徐军亮
马履一
王华田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势梯度;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3.05.001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油松林水分运作机制 ,给干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该文利用压力室、露点水势仪对京西低山油松人工林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 .结果表明 :在空间水平上 ,油松林地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 ,梯度比约为 1∶5∶30 ;灌水后SPAC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 ,水势梯度比提高至 1∶15∶90 .在时间序列上 ,持久干旱条件下的油松林SPAC各要素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下降的幅度以大气最甚 ,叶片次之 ,土壤最小 ;叶片水势日变化波峰出现于 14:0 0 ,较土壤和大气(18:0 0 )早 4h ;土壤水势的下降幅度随土层由浅而深逐渐减小 .灌水后各层土壤水势由浅而深水势先后升高 ,升高幅度表层和中层较大 ,深层较小 ;叶片水势虽提高 ,但幅度明显小于土壤 .在影响油松林SPAC水势的环境因子中 ,空气温湿度与大气水势和土壤水势相关性显著 ;空气和土壤湿度则是影响叶片水势的主导因子 .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界面水分转化研究综述 [J].
杨建锋 .
水科学进展, 1999, (02) :84-90
[2]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J].
邱汉学 ;
王秉忱 ;
AdamsB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4) :98-109
[3]   降水对青杨蒸腾速率及其内部调节机制的影响 [J].
周海燕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02) :63-67
[4]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运行的界面过程研究 [J].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1997, (04) :80-87
[5]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Ⅱ) [J].
李吉跃,张建国,姜金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4, (02) :1-9
[6]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康绍忠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