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变化及其择时治疗效应

被引:19
作者
周奇志
宋开源
赵纪岚
余曙光
魏焦禄
扈立蓉
王宗勤
刘旭光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脾虚证,动物模型,单胺递质,昼夜节律,择时治疗;
D O I
10.13593/j.cnki.51-1501/r.1998.03.018
中图分类号
R228,R255 [];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采用饥饿、酒醋及大黄等综合方法塑造“脾虚证”大鼠模型,并经四君子汤在辰、戌两时辰治疗,观察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昼夜节律变化,以便从时间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的时间病理学特征以及药物择时治疗的不同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总体水平下降(P<0.05)、单胺递质节律中值也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且振幅降低、峰相位偏离正常,5-羟醋酸吲哚节律消失。经四君子汤在辰、戌两时辰治疗后,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多巴胺除外)总体水平较造模组明显提高(P<0.01或P<0.05),其节律中值也显著上升(P<0.01或P<0.05)。其中,辰时治疗组为部分单胺递质振幅升高,而戌时治疗组各单胺递质振幅均升高,峰相位也较辰时治疗组更接近对照组,其5-羟醋酸吲哚节律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提示:造模组“脾虚证”大鼠脑内单胺递质总体水平低下,昼夜节律消失。予以四君子汤可使大鼠“脾虚证”大鼠模型复健,从择时治疗结果看,戌时比辰时治疗效果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5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