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造运动谈地质年代表的划分方案附视频

被引:4
作者
张文佑
张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前寒武纪地层; 大陆型地壳; 大陆地壳; 地质年代表; 地质时代表; 震旦系; 角度不整合; 寒武系; 张文佑; 显生宙; 显动宙; 震旦纪; 新元古代; 断块区; 地壳演化; 划分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地球的发展进入“地质时期”以来,岩石圈(首先是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相继形成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不断演化。这种演化过程,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保留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体上。我们正是通过对具体地质体的研究,从中抽象出它们形成的相对顺序和时限概念,逐步建立起地质年代表。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年代表也将不断被补充和修正。一般说来,前寒武纪地层受后期改造较强烈,地质年代表的这一部分就有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提出过多种划分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地球历史最大阶段的划分和命名 [J].
尹赞勋 .
地质论评, 1966, (01) :51-52
[2]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