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34
作者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Noel WHITE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钼矿床; 钼成矿带; 时空分布; 成矿背景;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4.04.029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钼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钼矿床四百余个,它们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本文在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钼矿床和含钼矿床的成矿年代(依据辉钼矿Re-Os年龄),结果显示我国钼矿床空间上可分为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华南、青藏和天山-北山六大钼成矿带;成矿时代上,钼成矿作用分为古元古代(1882~1804Ma)、早古生代(480~420Ma)、晚古生代(412~260Ma)、中生代印支期(251~209Ma)、中生代燕山期(194~77Ma)和新生代(65~13Ma)等六个阶段,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元古宙形成的钼矿床分布于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古生代钼矿床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山钼成矿带,中生代钼矿床在中国东部广泛分布,新生代钼矿床全都分布于青藏钼成矿带。我国古元古代钼矿床(1882~1804Ma)形成于古陆块之间俯冲碰撞背景下的岛弧环境(东秦岭-大别);早古生代钼矿床(480~420Ma)形成于不同构造单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岛弧或陆缘弧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华南);晚古生代钼矿床(412~260Ma)形成于古亚洲洋壳俯冲的岛弧环境(兴-蒙);中生代印支期钼矿床(251~209Ma)形成于板块碰撞及后碰撞背景(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天山-北山)或洋壳俯冲的背景(青藏);燕山期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及其后伸展体制下岩石圈减薄拆沉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燕山晚期钼矿床(85~77Ma)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新生代(65~13Ma)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及其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我国钼成矿作用受到了环太平洋构造带(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兴-蒙)和特提斯构造带(青藏)三大构造体制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84 / 80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02 条
[1]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唐永成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2]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翟裕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3]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常印佛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
[4]  
中国钼矿床.[M].罗铬玖等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因及成矿机制.[D].周清.南京大学.2011,
[6]  
粤北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研究.[D].王磊.中国地质大学.2010, 03
[7]  
河南省大别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特征及钼多金属成矿系统.[D].李明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08
[8]  
燕辽成矿带钼(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D].代军治.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03
[9]  
东天山地壳演化及内生金属成矿作用.[D].吴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08
[10]   内蒙古北山地区斑岩型钼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和形成环境探讨 [J].
杨岳清 ;
赵金花 ;
孟贵祥 ;
严加永 ;
吕博 ;
王守光 ;
贾玲珑 ;
韩建刚 .
地球学报, 2013, 34 (04) :4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