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理思维方式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6
作者
苗启明
机构
[1]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哲学所所长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人与自然; 物质变换; 世界观; 人类生存; 熵增原理; 实践观; 人和自然; 可持续性发展;
D O I
10.19862/j.cnki.xsyk.1998.11.009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在人类的精神历史中,每一种有足够重要性的关于世界的认识,都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可能引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两者的结合,引导着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向优化方向发展。“熵”,就是一种具有这种世界观意义的极为重要的科学认识。 1865年,克劳修斯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把熵增原理引进了科学。并且很快把它变成了哲学(热寂论)。熵增原理从产生起就引起了不小的惊诧和争论,但是,直到本世纪70年代人类发生了生态危机之后,才认识到它对人类生存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根本性。从丹尼斯·米都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到杰里米·里夫金等人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完成了这一当代意义的认识论飞跃。这—从热力学中引申出来的熵增原理,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世界观被提出之后,其意义已超出了能量的界限,而囊括了地球上一切对人有用的物质和人类的生态环境。 本文从“熵增原理”出发,探讨它所要求的熵理思维方式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要求,并给出了实践活动的优化原理与优化公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基础和哲学基础,是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深入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思维基础与思维规律论.[M].苗启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M].(美)里夫金(Rifkin;J.);(美)霍华德(Howard;T.)著;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