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镇江——泰州段)崩岸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8
作者
于俊杰
魏乃颐
蒋仁
劳金秀
马雪
张宗言
赵玲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崩岸地质灾害; 成因机制; 防治建议; 长江; 嘶马弯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因机制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动力条件为主,气候、人类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次之;总结了崩岸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提出该段长江江岸坍塌的防治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江河崩岸的类型与特征 [J].
张幸农 ;
蒋传丰 ;
陈长英 ;
应强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8, (05) :66-70
[2]   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 [J].
王媛 ;
李冬田 .
岩土力学, 2008, (04) :919-924
[3]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中的河床边界条件 [J].
余文畴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01) :8-11
[4]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窝崩与护岸研究 [J].
孙敏 ;
张勇 .
岩土工程界, 2005, (02) :70-73
[5]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崩岸与护岸研究 [J].
魏延文 ;
李百连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93-97
[6]   河岸窝崩灾害与治理措施的研究 [J].
夏细禾 ;
路彩霞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1, (06) :11-14
[7]   斜交桥渡的壅水及设计计算 [J].
拾兵 ;
贺如泓 ;
于诰方 .
水科学进展, 2001, (02) :201-205
[8]   镇江—扬州长江河谷第四系沉积演变特征 [J].
陈希祥 .
地层学杂志, 2001, (01) :51-54
[9]   长江大堤窝崩机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J].
金腊华 ;
石秀清 ;
王南海 .
泥沙研究, 2001, (01) :38-43
[10]   长江下游河床形态初步分析 [J].
吴文浩 .
泥沙研究, 1990, (03) :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