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粳稻品质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种子效应与母体效应估测
被引: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文彦
张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张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萍
裴忠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裴忠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玉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秀英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萍
机构
: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来源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2年
/ 04期
关键词
:
粳稻;
品质;
遗传;
种子效应,母体效应;
D O I
:
10.13300/j.cnki.hnlkxb.2002.04.006
中图分类号
: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采用朱军提出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 ,利用 3× 3NCⅡ正反交设计的亲本和部分组合F2 代种子计 15种基因型材料 ,分析了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种子效应与母体效应 ,预测了两类亲本的遗传效应大小。结果表明 ,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与直接效应 ,垩白面积还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 ;优质亲本具有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的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J].
李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李欣
;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莫惠栋
;
王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王安民
;
徐辰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徐辰武
;
朱毅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朱毅华
;
于恒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于恒秀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4)
:197
-204
[2]
籼-粳杂种稻米几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J].
张爱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张爱红
;
徐辰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徐辰武
;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莫惠栋
.
作物学报,
1999,
(04)
:401
-407
[3]
籼-粳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
[J].
徐辰武,莫惠栋,张爱红,朱庆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徐辰武,莫惠栋,张爱红,朱庆森
.
遗传学报,
1995,
(03)
:192
-198
[4]
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J].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莫惠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2)
:1
-7
[5]
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J].
石春海,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石春海,朱军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3)
:129
-134
[6]
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J].
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杭州
朱军
;
许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杭州
许馥华
.
作物学报,
1994,
(03)
:264
-270
[7]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遗传效应
[J].
易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农学院
易小平
;
陈芳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农学院
陈芳远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4)
:187
-189
[8]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J].
申岳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申岳正
;
闵绍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闵绍楷
;
熊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熊振民
;
罗玉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罗玉坤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1)
:60
-68
[9]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
[10]
RANDOM AND FIXED EFFECTS IN PLANT GENETICS
[J].
COCKERHAM, C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COCKERHAM, CC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0,
56
(03)
:119
-131
←
1
→
共 10 条
[1]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J].
李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李欣
;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莫惠栋
;
王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王安民
;
徐辰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徐辰武
;
朱毅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朱毅华
;
于恒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江苏扬州225009
于恒秀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4)
:197
-204
[2]
籼-粳杂种稻米几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J].
张爱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张爱红
;
徐辰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徐辰武
;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系
莫惠栋
.
作物学报,
1999,
(04)
:401
-407
[3]
籼-粳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
[J].
徐辰武,莫惠栋,张爱红,朱庆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徐辰武,莫惠栋,张爱红,朱庆森
.
遗传学报,
1995,
(03)
:192
-198
[4]
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J].
莫惠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农学院
莫惠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2)
:1
-7
[5]
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J].
石春海,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石春海,朱军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3)
:129
-134
[6]
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J].
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杭州
朱军
;
许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杭州
许馥华
.
作物学报,
1994,
(03)
:264
-270
[7]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遗传效应
[J].
易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农学院
易小平
;
陈芳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农学院
陈芳远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4)
:187
-189
[8]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J].
申岳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申岳正
;
闵绍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闵绍楷
;
熊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熊振民
;
罗玉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罗玉坤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1)
:60
-68
[9]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
[10]
RANDOM AND FIXED EFFECTS IN PLANT GENETICS
[J].
COCKERHAM, C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COCKERHAM, CC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0,
56
(03)
:119
-13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