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文明互动的三种形态

被引:9
作者
赵旭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田野转型; 科学民族志; 圆融共通; 人神共在;
D O I
10.16600/j.cnki.41-1426/c.2015.03.024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当下人类学的发展需要关注世界文明的走向问题,以及不同文明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态。应该从以人为核心的民族志的撰述,逐渐地转变到以自然和物为核心的撰述上来。文明对立的民族志往往与孤立点上的精细描述有关系;对于文明互补的民族志而言,需要探究的是将不同文明连在一起的那些媒介,比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器物包括道路或交通工具等。文明互动中的圆融共通是去除了文明的自我中心观之后的一种与其他文明之间进行交往的姿态,而圆融共通的文明互动理想可能是一种人心在整体上的价值表达,它是人们获得自我觉知与存在感的文化基础,需要人类学家对此给予一种全新的解释和阐扬。文明之间圆融共通的形式可能更容易在文明的边缘地带看到、找到或者感受到,我们往往过于注重语言自身的价值,而忽视了物背后的灵性价值以及不断被文化改造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田野八式: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 [J].
赵旭东 .
民族学刊, 2015, 6 (01) :1-8+94
[2]   个体自觉、问题意识与本土人类学构建 [J].
赵旭东 .
青海民族研究, 2014, 25 (04) :7-15
[3]   原生态、现代世界与文化自觉之后附视频 [J].
赵旭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 (03) :63-74
[4]   人类学与文化转型——对分离技术的逃避与“在一起”哲学的回归 [J].
赵旭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 (02) :32-48
[5]  
在一起: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视野[J]. 赵旭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   人类学视野下的权力与文化表达——关于非暴力支配的一些表现形式 [J].
赵旭东 .
民族学刊, 2010, 1 (01) :31-44+163
[7]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谢立中, 2010
[8]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旭东, 2010
[9]  
中间圈[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铭铭, 2008
[10]  
文明论概略[M]. 九州出版社 , (日) 福择谕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