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苹果绵蚜生物学研究初报

被引:7
作者
李树林,金勇
机构
[1] 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研究所
关键词
西藏,苹果绵蚜,生物学;
D O I
10.13456/j.cnki.lykt.1996.02.011
中图分类号
S763.3 [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西藏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年发生代数为7~23代,平均15代,在林芝地区,树体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均可越冬。绵蚜的危害有群集性,种群增长曲线为直三角形,3~10月迅速增长,11月早霜来临迅速下降,传播途径有主动型、被动型2类,主要天敌有食蚜蝇4种,草岭2种,瓢虫3种,食虫鸟及蚜霉菌。尚未发现日光蜂寄生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检疫,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避蚜雾,氧化乐果,敌杀死等。苹果绵蚜综合防治应加强检疫,保护新果园,结合老果园改造,引进抗蚜、耐蚜新品种;加强新农药引进,试验。把虫口基数压到危害允许水平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2+4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